根據新鮮出爐的“十三五規劃建議”,今后五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,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。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,在結構調整、經濟增速換擋等壓力下,“十三五”規劃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戰略。
隨著今年4月廣東、天津、福建三地自貿區正式掛牌,再加上上海自貿區,我國開始形成由南到北四個自貿園區的布局,這也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快車道,自貿區作為對外開放的先行先試區也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。連續七年緊跟國內外置業熱點的“《家天下》記者天下行”,此次將視角對準了最當紅的自貿區。
自貿區的設立,如果從上海自貿區設立開始,已經有兩年,廣東自貿區從決定設立至今也接近一年,如果以南沙自貿區掛牌計算,則恰好半年。上海、天津、廣東、福建四個總面積將近500平方公里的自貿區,對于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效應開始顯現,對于各個行業創新利好溢出也有了很多鮮活的案例。
那么,自貿區的設立,對房地產影響如何?對樓市的拉動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?自貿區物業是投資的方向嗎?帶著這些疑問,《家天下》記者兵分四路,走訪了全國四大自貿區,深入一線,近距離調查自貿區樓市。四大自貿區是同此冷暖,還是各具特色?為何有出手數千萬的投資客出沒其中?這里真是掘金天堂嗎?敬請關注從本期開始推出的大型系列報道——“中國自貿區樓市大調查”。
短期效應:樓價小漲 并沒“一騎絕塵”
從布局來看,四大自貿區所處的地緣性優勢,能讓其發揮出不同的作用。作為上升到國家級政策的自貿區,其受重視程度自然成為樓市炒作的熱點,所有的自貿區所在地樓市都不會放過這樣明顯的利好。但僅僅淪為炒作熱點還是能帶來實質利好,各地樓市表現則有所不同,這主要是受當地樓市供求關系影響以及由自貿區所在地段位置決定。
記者走訪發現,短期內,四大自貿區均出現房地產開發加速,帶動了一定的熱潮,樓價也有所浮動。尤其是三個新的自貿區,因為設立時間短,掛牌后不少企業爭飲“頭啖湯”,紛紛進門卡位,設立新公司。廣州南沙自貿片區,近幾個月注冊成立公司的速度是掛牌前的幾倍。同時,不少產業也加速進駐,帶來了大量人流物流,這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地產開發需求,進而帶動房地產市場發展。
記者在幾個自貿區看到,相對于城市的其他區域,自貿區內樓市明顯有熱度,塔吊林立,不少高樓正在建設中,其中不乏住宅和商業地產。不過,與2009年~2010年的樓市開發熱潮相比,強度要小很多,也更有序一些。這大概同自貿區作為國家戰略,各地一般有比較明確的規劃,開發更加有序有關。
具體來看,受到自貿區設立或擴容影響,區域內的樓價都出現了一定的上浮,一般的上浮幅度在20%左右,比所在城市的樓價上漲幅度大一些,但也并沒有“一騎絕塵”,超出太多,對當地的樓市影響并不大。比較極端的是,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,雖然近期上漲幅度超過50%,但并非因為自貿區的原因,反而是借了深圳這一波較快上漲的光,被帶動漲了一大截。
自貿區樓市多為大開發商介入,中小地產商比較少。樓盤的規模也不大,動輒幾萬幾十萬平方米的大盤基本沒有,這與自貿區的面積有限和有意識的調控地產有關。
文章出自新浪家居網,轉載請注明